第六十一章 招安(1 / 2)

当第二天,张温带着军队赶往孟津关,这才得知贼军已经退了。

“是谁的部将这么猛,将贼军击退的?”张温问。

报信的人说:“温县的司马家说,是京兆尹家的二公子司马懿小小年纪,就能舌辩贼首,最后说得贼首惶恐大汉权威,只是劫掠了温县的人口便逃离了温县。”

张温无语。

司马家把一个小儿也捧吹得太过了吧?

不过这个时代就是这种风俗,就好比某个小孩只是在选梨子时选了个小的梨子,加上他是孔子的后人,就被造势鼓吹了几千年,靠着被鼓吹起来的名声,这个小孩就能在以后当上大官。

所以张温无语归无语,但表面上还是称赞道:“司马氏真是出了一个虎子也!”

这就是各个世家间的默契。

看破不说破,而且还要相互帮忙吹捧,这样自己的后代要是做个秀,也能被其他士人们鼓吹出好名声。

报信的人道:“二公子更是喊出要监督贼军,故而在贼军逃离时,主动跟着贼军离开,希望可以在一路上感化贼军。”

张温抬头望天。

这鼓吹得也太离谱了吧?

他低下头感慨道:“小小年纪就是一个英雄人物呀!”

幸亏他能和司马家的人一样不要脸,不然他都唯恐自己会和各个世家们格格不入。

“老夫当把这个好消息告知陛下!”

说罢,张温就回去写奏折了。

当雒阳知道贼军已经撤退后,整个雒阳的紧张气氛荡然无存。

只不过让陶谦去担任冀州刺史的圣旨已经发出,王芬安排到雒阳的亲信还蒙在鼓里,依旧替主家走访着各个可以买通的官员。

其实按理说,一州刺史的更替往往需要耗费很多时间,各个党派之间都会为争夺这个位置吵个不停,然后在少则半个月后,才会有结果。

只是这一次因为事态紧急,所以完全不按套路出牌。

王芬根本就没有想到,自己安排的亲信都还没来得及替自己游走,就已经尘埃落定了。

光禄勳许相看着王芬的亲信陷入深思,最后伸手把装着金条的盒子扒拉过来,道:“本官可以替王刺史说一下,但不敢保证陛下会不会收回成命。”

亲信还能说啥,只能谢过许相。

随后许相找到中常侍张让,把一半的金条给到张让后,张让点点头,表示自己可以去试试。

许相非常满意。

他家两代人都与太监们合作已久,双方之间的信誉极好。

哪怕最后不成功,他们也不会把金条退回去,毕竟已经忙过了,事情成不成还要看刘宏的意见。

然而到了下午,一个消息传来却是帮了王芬。

河内太守李敏向朝廷送来奏折,表示贼首有招安之意。

随着奏折一起递过来的,还有两封贼首的亲笔信。

一封出自墨信。

一封出自张燕。

刚刚回京的张温没有看到墨信的信,但得知了黑山军招安的消息,整个人呆愣当场。

难道司马家的小儿竟是恐怖如斯?!

身边的仆人提醒:“司空……”

张温回过神来,道:“不用回府了,直接进宫。”